【48812】晨读 当年曾为“翼风”狂
搬离中心城区后,罕见“荡荡”南京路的时机;但会与人显摆:某年的“六一”节,曾一口气跑到“翼风”。
曾挂着“南京西路459号”门牌的“翼风模型商铺”简称“翼风”。上海市中心血站就在近邻胡同,马路对面是上海美术馆,亦与上海杂技场毗连;相去不远的原“跑马厅”钟楼是上海图书馆。现在每次由南北高架通过南京西路,我都会朝东投去意味深长的一瞥;那里从前的二开间店面是许多航模少年心中的圣地。
读小学三年级时,传闻校园建立“航模爱好小组”便怅然报名;报名即参与、不考试不收费,当年便是这么爽。
第一次活动,听年青女老师王芳讲航模基础知识。始知飞机和“流线型”密切相关,正因机翼双面空气压差才得以飞翔,而飞机下降应是一条陡峭“抛物线”。航模有实体、弹射、滑翔、线纵的差异,第一流便是“遥控模型”。每周六放学后是爱好小组活动时刻,每人发一袋资料一把锉刀,要求做一架“歼-5”战斗机实体模型。通过削切、锯锉做成机身、水平笔直尾翼,并为一对机翼粘上两片导流板、下方各挂个副油箱、起落架。组装胶合打磨刷银漆,虽然有点粗糙但乍一看还蛮像回事;听着同学“啧啧”称誉,成就感当然爆棚。今后做过弹射模型、橡筋动力直升机,拉紧橡皮筋,一声令下“起飞”,十几架模型飞机急速升空,较为壮丽;然后以滞空时刻长、姿势平稳的为优胜。还去广中路“靶子场”观摩航模竞赛,心里默念“很快,我也能”。
但随后不读书“赋闲”在家了,爱好小组也没了。但凭仗炽烈的航模爱好打听到:南京西路的“翼风”是全国仅有的航模资料商铺,并展现各种巨细的航模船模。就怀揣一角五分钱,从溧阳路坐14路电车到南京东路福建中路,依稀记得票价7分;然后步行至“翼风”。那时南京路上人流汹涌,各种食物香味随风潇洒,但我则目不旁视、步履仓促;一到就挤在人群中,看橱窗里精美的航模、数数船模有几层甲板几门大炮;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简直每周都去“签到”,不管冬夏。买好模型再走到外滩调查交游船舶,浑然不知暮色已傍晚。
那时,最廉价的弹射飞机、橡筋直升机每套一角三分;稍大一点价格天然就贵,电动小马达、微型发动机当然归于奢侈品。嫌现成胶水太贵,买几分钱一瓶“香蕉水”,浸入破乒乓球、旧胶卷碎片;用消融的胶合体当胶水。用小火把薄木片烘烤曲折成船体状,常常为烤焦或用力过大折断而懊丧;没有手摇钻、台虎钳等东西,只能用铁锉刀锯,常常手上“挂彩”,有一二次还血流不止,简略包扎后持续干。最高兴的是带着飞机模型到五角场的大学操场放飞;最败兴的是趁下大雨“发大水”查验船模“抗风波性”从未有成功事例;最感谢的是爸爸妈妈,见我如此折腾从未非难;摊得真实不像话,顶多来一句:“东西摆摆好!”
听路旁边有歌声回旋:少年自有少年狂。是的,哪个少年不轻狂?由“翼风”引发的那份轻狂,虽不再勃勃跳动但仍火热,映照着一份夸姣回想。(陈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