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传奇”的背后故事:专注17载填补国内空白

  2月26日,西部超导披露了公司上市后的首份业绩快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6亿元,同比增长32.86%;实现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20%。

  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为国产新型战斗机供应高端钛合金材料……这个顶着耀眼光环登陆科创版的材料企业,向来是长期资金市场的宠儿。登陆科创版首日,便取得了337.3%的最高涨幅,在全部25家首批企业中排名第二。

  这份喜气洋洋的年终财报的到来,更是显示了这位超导材料界“隐形冠军”不负众望的实力。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一贯低调的西部超导一反常态地成为千年古城的耀眼之星。“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国产高温合金进入试用、首批次科创版、一企双院士入选.......在这每条振奋国人的新闻背后,都带有西部超导的身影。

  而就在17年前,这颗耀眼之星的所在地还是一片荒芜,中国的超导企业还无处可寻。

  2003年2月18日,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第八次政府间谈判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会议上中国宣布作为全权独立成员加入ITER计划。ITER计划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又一个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是目前全球顶级规模、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根据规划,ITER 计划需要采用NbTi 和Nb3Sn 超导线材制造超导磁体,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这两种超导线材生产能力。这个技术攻关任务交给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与此同时,我国正计划上新一代战机,因普通材料无法达到战机高损伤容限性的要求,超导材料之一的铌钛合金成为首选。铌钛合金是钛合金里面生产规格要求最严苛的一种,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长达3万米、直径仅为头发丝1/10细的线材,中途不能有丝毫断裂。

  眼见时机成熟,时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的“超导大师”——周廉院士给正在海外深造的学生们拨去一个电话。

  “叫我们回来成立超导公司,目的是要打破国外的超导垄断。”回忆起这段往事,西部超导总经理冯勇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在研发方面,我们当时创造了几次世界纪录,我们的铌钛合金在国际上都受到同行的公认和赞许,但我们的祖国的产业化一直是零,所以我们从始至终有一个梦想,就是把我们创造的材料尽快产业化,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超导产品。”

  2002年,在“产业报国”的理想驱动下,张平祥、冯勇、刘向宏3位同门师兄弟,抛下国外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相约归国。

  在ITER第八次政府间谈判会的10天后,2003 年2 月28 日,西部超导的前身超导有限正式成立,开始了ITER计划用NbTi和Nb3Sn超导线年之后,西部超导的NbTi和Nb3Sn超导线材通过ITER组织的综合评价。2012年,西部超导开始向ITER 计划批量供货,目前已完成全部超导线材交付工作。西部超导在ITER计划中的技术积累,填补了国内空白、完全实现进口替代,在多项技术上具备世界先进水平。

  据冯勇介绍,在ITER计划之后,西部超导还开发出MRI用NbTi超导线材导体结构设计、高尺寸精度加工、高铜比线材镶嵌成型等工程化生产技术,解决了长线性能和尺寸均匀性控制难题,实现高性能MRI用NbTi超导线材量产,打破了国际垄断。

  为国争光,完成ITER计划超导线材交付只是西部超导的使命之一,但“产业报国”还有非常长的征程。

  “完成ITER计划要求是我们当时的第一个任务,但前面7年的研发期并没有营收,当时对我们最大的考验就是必须让公司活下来。”冯勇表示,西部超导为了有更强的生命力,最初的模式就是以钛合金材料的营收养超导线材的研发。

  冯勇表示,小组成员还未创立西部超导时,就曾在医用钛合金材料上有过研发,且小有成就。一番分析后,西部超导决定将营收重点压在高端钛合金上。

  钛合金是航空航天工业中使用的一种新的重要结构材料,比重、强度和使用温度介于铝和钢之间,但比铝、钢强度高并具备优秀能力的抗海水腐蚀和抗老化性能和超低温性能。同时,钛无毒、质轻、强度高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理想的医用金属材料,可用作植入人体的植入物等。

  于是,在所掌握的NbTi合金制备技术的基础上,西部超导开展了高性能结构钛合金的研制并取得突破。据公开报道,

  ,目前已经应用于批量化生产,产品大量出口波音、罗罗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客户,并有关产品得到中航工业、中国航发、赛峰、庞巴迪等国内外下游厂商的高度认可。目前已有近千位行业精英加入了“钛合金通讯录”,他们来自于钛铁矿、钛材、钛棒/钛板/钛管/钛丝及航空航天、石油化学工业、海洋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有名的公司,欢迎更多行业人士加入,与我们信息互联,一同推动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为了将公司钛合金业务从材料向下游应用方面做延伸,不断的提高公司的业务领域和持续竞争力,西部超导选取了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的医疗健康行业作为突破重点。2018年10月,西部超导以600万元认购已有多年发展历史的九洲生物50%的股权。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高端钛合金材料出售的收益占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7.59%、81.92%和 85.90%,是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该产品主要使用在于磁共振成像仪、核磁共振谱仪、磁控直拉单晶硅装置、加速器、磁悬浮装置、核聚变装置等前沿科技工程。

  据冯勇介绍,公司从2010年就开始深入研究超导磁体,2017年实现产品供应,2018年出口量已经实现稳定增长。据新闻媒体报道,2018年10月,由西部超导子公司西安聚能超导磁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具备闭环运行功能的10T100mm制冷机直接冷却无液氦超导磁体成功完成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设计值,填补了国内空白。

  聚能磁体成功研发了两种类型的传导冷却无液氦MCZ磁体,形成了大型磁体传导冷却自主核心技术,为打造“品牌产品”奠定了技术基础。

  据西部超导官网显示,“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NbTi)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

  但“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以及坚持“国内空白、国际先进”的产品定位注定这个企业不会止步于此。

  冯勇表示,或许是公司在超导方面的攻关能力获得了国家的高度信任,所以被授予高温合金这个新使命。高温合金是指以铁、镍、钴为基,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及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一类金属材料,具备优秀能力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又被称为“超合金”主要使用在于航空航天领域和能源领域。

  西部超导在高温合金业务上的提前布局是有迹可循的。2015年,西部超导通过挂牌新三板的定向增发,就曾注明募集2.25亿元资金用于高性能高温合金的研发及产业化。

  而去年登陆科创版的最新招股书显示,西部超导拟募投资金8亿元,其中约5亿元用于高温合金材料及粉末盘项目。

  这些变化都在表明,西部超导多年来在高温合金方面的研发投入正在转化为最新高科技产品。

  经过数年发展,西部超导目前已完成以 GH4169、GH738、GH907、GH4698、 GH4720Li等合金为代表的十余个牌号高温合金的试制生产,基本覆盖了国内需求的主要高温合金牌号,同时也取得从事军品生产所需要的相关资质。

  据冯勇介绍,公司高温合金于2018年实现投产,目前已实现少量供货,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未来,这些高温合金将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涡轮盘、机匣、叶片等热端部位。

  目前已有近千位行业精英加入了“航空航天通讯录”,他们来自高温合金、高端钛合金、超导材料等领域的有名的公司,欢迎更多行业人士加入,与我们信息互联,一同推动行业发展!

  纵观西部超导的每一款产品,我们显而易见一个规律,从立项研发到正式投产,几乎都历时7年之久。在冯勇看来,这段历程是必不可少的。

  毕业于理工科、常年处于科研一线的冯勇是个脚踏实地的管理者,对于近年来在媒体上频频出现的“弯道超车”一词,他严厉地批评道,“我很反对弯道超车,实际上从交通管制法来说弯道超车是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

  冯勇认为,超车一定是付出的努力比别人要高10倍才能做,华为之所以能在20几年内成为国际知名公司,其中的“垫子文华”功不可没,这才是我们该学习的榜样。

  据招股书显示,西部超导目前职员共有800人左右,其中博士40余人,硕士200多个。

  “技术的传承不在于那些记录在册的档案,主要在大脑里头,尤其是在我们这种产业技术达到最重要的阶段时。”冯勇表示,对人才的培养一直西部超导最重要的一块。“培养一批在这个行业能够潜心做产业的专才,做到20年30年,那他就会成为这个产业的技术专家,我们要培养很多这方面技术专家。”

  据冯勇介绍,西部超导的技术探讨研究人员几乎很少跳槽,重视人才的领导层深谙人才留用规则,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要让人才得到应有的尊敬。

  冯勇表示,技术人才的待遇比行政领导高的情况在西部超导经常能看到。“有些行政岗位今天走个人,明天换上影响不大,但如果是关键的技术人员走了,换人可能对产品质量或客户市场影响非常大。”

  另一方面,在西部超导领导层看来,真正的人才无论就职何处都能获得对应的物质嘉奖,这时就显得精神层面的鼓励尤为重要。

  师出“超导大师”,曾获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发明专利90余项的冯勇作为西部超导技术人才代表之一,说出了书写“超导传奇”故事后面千百员工的心声。

  “我们把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又做成产品,在城楼上阅兵的时候,一看飞机坦克、下海的核潜艇都有我们的材料,感觉很自豪!我原来在超导所一年发表七八篇SCI文章,我的论文都快200多篇了,但没这感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