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董事长被免:从权力斗争中上位26年红与黑
11月11日下午,一则关于“董明珠被免去格力董事长”的通知在网上引起热议。内文称,董明珠已被免去了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职务。
随后,珠海市国资委证实:“董明珠已不再在格力集团任职,今后仅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兼总裁和法定代表人。”并一再强调:“这是正常的人事调整,也是董明珠基于国家政策和个人意愿主动辞职。”
但纵观这么多年来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一说法未免略显牵强。
不过,从网友发来的照片来看,正在海南录制真人秀《我是创始人》的董小姐心情不错,并没有受到卸任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初,董明珠独闯珠海,应聘到当时名为海利空调器厂的格力电器,从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菜鸟,到个人年销售额5000万元的销售冠军;从青涩的“打工妹”,到挥斥方遒的董事长。
二十余年来,在董明珠的身后,格力空调业绩也画出一条漂亮的上升曲线年在中国家电领域里纳税排在第一,连续8年产销量居全世界第一。2012年,格力电器再度令人刮目相看,成为全世界首个依靠空调单品销售破千亿的企业。
这位喜欢穿长裙、戴珍珠项链的女企业家,八度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强人”;成为首位获得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的女性企业家;2013年的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排名第十一位......
董明珠的名片抬头简约明了,联系方式周到详细:手机,邮箱都留了两个,其中一个邮箱名是angel(天使)。
而对于生产线上的格力空调来说,董明珠却一定不是天使,说“恶魔”并不为过。
严苛,是董明珠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要求,她用“自虐、严苛”的标准,为格力注入一个“水至清”的生产环境。
她曾经对质检部门放话:“用最严苛的标准检测我们的产品,你们的目标就是把产品玩死机。”
格力电器实验室因此成了新产品的“炼狱”:暴雨,飓风,大雪,霜冻,凡是能想到的恶劣条件,都要模拟出来让产品“尝试”一下,只有经得起“扒皮”式考验的机器,最终才能投入生产。相比于国家质检标准,董明珠对格力空调质检的每一项标准都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
质检部门曾监测抽查,格力空调被一车一车地拉走,面对如此密集的抽查,董明珠泰然自若:格力不奢求别人的宽容,格力产品不需要“照顾”。
在空调市场摸爬滚打20多年,在董明珠看来,产品质量,是格力空调的生命线。对质量的要求,无论多么严苛、多么极致,都不为过。更重要的是,在董明珠的经商之道中,“不能以问题产品伤害别人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企业家要有社会良心”。
董明珠初期做销售的时候,格力还叫做“海利”,是一个年产量仅两万台的小厂。企业的规模小,品牌又不响亮,推销的时候只能靠质量说话,质量的过硬让她得以与经销商、与消费者建立一种信任。对她而言,这种信任比黄金更重要。
1994年因为一批进口的零部件出了问题,让格力的声誉受到很大影响。风波平息之后,董明珠立刻向公司提出申请,强烈要求建立筛选分厂,把关零部件的质量。
格力电器的质量严控一脉相承。前任董事长朱江洪就制定了“总经理禁令”、“零缺陷”标准。时至今日,格力电器仍是业界唯一拥有筛选分厂的企业。高投入、零利润,让前来参观的美国考察团不无感慨:格力电器真是个“自虐狂”。董明珠严肃地纠正:“我们不是自虐狂,只是严格地尊重自己。”
董明珠的执拗与极致,并不仅仅作用于空调本身。她坚持认为,空调是“人”的产品,不是冰冷的机器,要有“人”的情感与温度,要有“人”的审美与情趣。
她要让格力空调做出产品价值,进而形成格力人的价值观,这就是:社会、他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改变。
曾经格力“冷静王”即将上市时,万事俱备,只待推出。正在这节骨眼上,董明珠又提出,空调造型设计上能够使用更美观的U形线条。此创意缘于,一次,她去欧洲出差,在机场的一本外国杂志上,对这个轻盈、优雅的U形线条一见钟情,她当即买下杂志,回来后把撕下来的这一页带给工业设计部门。
为了视觉上“薄”8厘米的U形线条,工业设计部门倾力投入,过程之艰辛令研发人员几乎陷于崩溃边缘。攻关了两个月,仍一筹莫展。到了大会上摊牌时,差不多所有人都站起来准备“投降”,模具厂厂长助理胡晓初站了出来,脸憋得通红说:再给我3天!
3天后,攻关组终于把这个U形线年上市的U系列造型格力空调热卖,让董明珠很是得意。而那一段时间留给设计人员的却是“天天晚上做U形线梦”。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池子水,当池水浑浊的时候,会滋生腐败的杂质,这些杂质能把一部分池鱼养得又肥又大,却最终逼死了其他的鱼,破坏了健康的生态。2001年,董明珠担任格力总经理后,对公司治理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
“有交易的地方就有腐败。”她上任后的第一剂针,就是扎向腐败的肌瘤,以不断消毒、澄澈干部队伍的水质。
董明珠任总经理后,员工们发现,他们身边的“总经理信箱”悄然间多了起来,厕所旁、楼道边、食堂里,都能看到“总经理信箱”。原来信箱挂在厂长办公室门口,员工有意见也没人敢投。
员工们私下议论,看来,董明珠是认真的。从此信箱每天塞得满满当当,最高纪录一天收到700封信。
信箱成为董明珠了解民情、沟通民意的渠道,其中反映的问题,有的令她深为震惊。一些中层干部作风霸道,欺上瞒下令人发指。有一个中层干部,以各种“莫须有”的名目长期克扣一线员工工资。
当时正值格力十周年庆典刚结束,喜庆缭绕之中,董明珠把所有中层干部拉到外地,开起闭门会,大行整顿治理之风,个别恶劣中层干部受到严厉处置。
反腐败没有商量、不留余地。为避免有人以“无处上缴”为借口收红包和礼物,董明珠专门设置了一个小组,负责监察和保管。一时间,无人不受触动。公司市场部外出接待的发票,她也事必躬亲严格审查,每一张都要问清来源去向,弄得找她报销的人员,都神经紧绷。
一次,董明珠打电话给一名中层干部,他支支吾吾说在陪客户。后来了解到,他其实是在陪家人。董明珠坚持把他撤职,“一个人在这种事上都撒谎,若遇到大事,能承担吗?”
董明珠用这“三公”制度性地营造了一个透彻、严明的竞争环境。设计师吴欢龙在格力干了十几年,他笑言,格力标准高,活儿要干得漂亮,挺累,但心不累,“在格力,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单,大家都很单纯,把工作干好是第一位的,谁上谁下,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
格力电器对人才选拔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实行竞争上岗,监督任用,最大限度实现“公平、公正、公开”,选出来的人,令人信服。
面对我们,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董明珠坦然说出:“我注定是孤独的,注定要割舍亲情,这是承担相应的责任必要的付出。”
1995年,正值全国空调销售旺季,董明珠的哥哥兴冲冲地从南京来到珠海。一个经销商想通过他找董明珠拿3000万元的货,承诺给他2%的提成。帮哥哥拿订单这本身并不违规,还会给格力带来订单收益,这本是两全其美的事情,董明珠却断然拒绝了。
她打电话给那个供货商,斩钉截铁地告诉对方:“我不会给你空调。”对方气恼地问董明珠哥哥:她是你的亲妹妹吗?!
哥哥的心里窝了一肚子火,不理解为什么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董明珠手中掌握着权力却不为家人所用,气得拂袖而去,从此不认她这个妹妹。
“我觉得我的权力不是为自己用的,是为企业用的。”董明珠清晰地说,“企业家品格中最重要的是无私。”
“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很多人议论说董明珠很可怜,她老了、退休了,一定没有朋友,一定很孤独。”董明珠兀自说着,好像在谈论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人,语气低了一下,很快嗓音又高扬起来:“但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来看我的,有90%的职工、90%的经销商、90%的消费者拥护,这就是我的成功。”
董明珠所掌舵的格力,在研发技术上,从来不设门槛,要多少投入多少的做法,让其成为了中国空调业技术投入费用最高的企业。目前,格力电器在国内外累计拥有专利超过8000项,其中发明专利2000多项,是中国空调行业中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雷军的专注、极致其实用在董明珠身上更恰当)
董明珠的工作没时间概念,甚至做饭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工作。因此在她看来,在家做卫生就很幸福,只要有时间,董明珠都会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快走,这也是她唯一的消遣。也常有人劝董明珠不要这么辛苦,保重身体更重要。
在董明珠的努力之下,格力从一个年销售额数百万元的小企业,成长为年营收过千亿、利润过百亿的家电巨无霸。董明珠对格力的贡献和功劳,再怎么推崇也不足为怪。
在董明珠治下4年,格力电器出现业绩下滑,净利润更是被竞争对象美的超越。2015年,格力实现营业收入977.45亿元,同比下滑29.04%,实现净利润125.32亿元,同比下滑11.46%。
营收、净利同比双双下滑,这是格力上市20年来首次出现的情况。2012年格力营收达到993.16亿元,接近千亿,当年接任董事长不久的董明珠便提出五年再造一个格力的目标。时间过半,格力营收却重回3年前水平。
2015年美的净利润127.06亿元,高于格力的125.32亿元,较2013年的53.17亿元增加了1.4倍。今年前三季度,美的实现盈利收入1164.15亿元,净利润128.08亿元,全面超越格力的营收831.33亿元、净利润112.29亿元。格力自成立至今,90%以上的收入均来自空调。也是仅靠单一的空调产品,2015年格力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40%,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是23.1%,全球出货量超过1.7亿台,成就了家电行业的格力神话。
相比于只做空调的格力,竞争对手美的在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领域全布局,2015年美的50%以上的收入来自冰箱、洗衣机及小家电等。
但历经两年多发展,格力的小家电业务并没多少起色。2015年,格力生活电器营收仅15.2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仅1.56%,较2014年的17.86亿元还有所下降。2015年,美的的小家电业务营收达到354.4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到25.6%。今年上半年,美的的小家电业务营收为203.68亿元,同期格力生活电器业务营收7.68亿元。
“格力小家电年营收在15亿元左右,行业排名在第三集团军;占格力电器总营收1.2%,贡献率偏低。可以说,格力小家电做得不出色。”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表示。
而在生活电器外,董明珠上任董事长后力推的格力手机,被业内认为是格力多元化发展的另一方向,
这是董明珠上任董事长后力推的这项业务,现在看,基本能判定为不成功。董明珠豪言:“未来相信卖5000万部不成问题”。但目前关于格力手机的销量,仍未有权威数据。
选择手机作为格力多元化的一个突破口,不是不可以,但是,毕竟格力在手机上缺乏实质性投入,无研发能力、无制造能力,甚至连销售经营渠道和售后服务能力都不具备,这时候贸然高调进入,未必是正确的决策。
董明珠对智能手机的理解,说明此前她未必有过多深入的思考。董明珠对格力手机的品牌展示,用了“怒摔”这一举动,目的在彰显手机有多么地坚固。但是,在顾客心智中,树立起“格力手机很结实”这一品类印象,未必有好处,因为智能手机毕竟不是用来砸核桃的,如果说坚固,诺基亚手机是可以当砖头用的。
董明珠是用她的战术勤奋取代她的战略慵懒。这话虽然苛刻,但也不无道理。作为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董明珠,对自己的定位,延续着以前营销经理的惯性,把自己往一个大IP和网红的方向塑造,而不是从伟大企业家的层级来思考战略问题,这或是一种失误。
格力电器是格力集团的子公司,而格力集团的前身叫“珠海特区经济发展总公司”。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国有企业,其历任董事长都是由珠海市国资局干部调任。
眼看儿子(格力电器)如日中天,老子(格力集团)坐不住了,“父子之争”就此拉开帷幕,上演了一出出恶斗纠缠。
上级母公司格力集团,进行无序的多元化发展,投资房地产和诸多子公司,其中之一就是格力小家电,不仅白白借用了格力电器辛辛苦苦树立的品牌,更与其存在着竞争关系。
通俗地说,大儿子做买卖赚了钱,把利润孝敬老子,老子四处乱花也就算了,还让小儿子乱开铺子,倒了大儿子的牌子。
格力电器怒发声明:部分公司借用“格力电器”、“格力空调”的品牌形象宣传自己的产品,严重误导投资者和消费的人,对格力电器构成侵权。
格力集团立即予以回击:“格力”品牌归集团所有,格力小家电等下属公司均有权使用。
甚至出了一篇轰动一时的文章,媒体人仲大军在《格力再现褚时健式人物?》一文中毫不避讳的提到:“了解内幕的人都知道,格力集团内部历来存在着最高领导权力之争。”质疑格力电器的领导人是下一个褚时健。彼时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是朱江洪,总经理为董明珠。
我告诉他说我不可能卖格力,我当时讲了一句线强,未必明天我不是世界500强。
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珠海市政府和格力集团铁了心要卖,企业领导又能怎么样?
危急关头,就在格力电器即将以9亿的价格成交时,正好遇上全国性的政策调整,“股权分置改革”救了格力电器一命,而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民族品牌卖给外资是死路一条,小护士、丁家宜、舒而美、活力28、美加净......被收购后无一不被搁置,外资企业要的仅仅是你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渠道及生产基地!
现在格力电器的市值900多亿,国有股份的价值也接近200亿了,而当时(差点)9个亿就卖掉了。我们现在给国家挣了300多亿。
2006年,朱江洪任母公司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给格力电器及董明珠撑起了一个保护伞。
销售战线面对的是美的、春兰、海尔、科龙等强有力的对手;生产与科技战线,管理千亿规模的生产制造还要抓紧研发创新;第三条战线是与大股东格力集团凶险的缠斗,扫地出门、身败名裂、牢底坐穿什么都有可能。
2006年朱江洪已经61岁,该退休了!2012年5月中旬,珠海市国资委正式任命董明珠出任格力集团董事长。
有意思的是,不知是否提前预料到了结果,同年5月25日,周少强没有参加当天的股东大会。这更让现场股东感到不满:“人都没来,干嘛投他票?”
当日,周少强最终获票仅占出席会议所有股东所持表决权36.6%,在格力电器中小股东投票下,周少强无缘入主格力电器。而包括董明珠在内的其他候选人支持率都在95%以上。
周少强被挡在格力电器董事会门外,这让珠海国资委颇为难堪。为挽回局面,同年12月,珠海国资委出台新政,要求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与第二大股东京海担保的持股份额保持9.17%的差距,必须在12月31日前完成。
当了四年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已经62岁,有人说这是国资内部63岁必须退的红线在起隐形作用。但朱江洪担任董事长时,却已经过了六十。
这四年里,董明珠曾掐架雷军发出“10亿赌约”,还推出过用自己头像做开机画面的“格力手机”。一方面可见其对个人品牌带动业务的注重,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她希望加大话语权以博弈资方。
之前传出的那个劲爆消息: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炮轰股东,甚至因为无人鼓掌而发飙。在今天可能就能猜到原因。在股东大会上因为涉及董个人提高股权的议案没有通过而炮轰,背后是股权纷争的爆发。
第一,大型股份定增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第二,向格力集团、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等8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96.9亿元。其中公司控制股权的人格力拟认购41亿元,员工持股计划拟认购不超过23亿元,是第二大认购主力。
说来也是,艰苦奋斗做大企业,堵上个人品牌去做最后一搏,但在试图提高股权上却只能碰壁。也是无奈。
董明珠为格力几乎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在外界看来,格力就是董明珠的。但事实是,格力电器目前仍属于珠海市国资委。当时珠海投资3000 万,但是现在回报已超越了300 亿。
格力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国资委,国资委不搭理,让我们自己解决。但是遇到利益问题的时候,珠海政府手就伸的很长,什么政府决定、国资委要求,可能就会出来这些。我随时准备跟他们斗,一定要坚持原则。否则我们这个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要被政府左右,可能我们早就被击跨了。
2014年,董明珠亲自为格力代言,网友纷纷嘲笑,笑她是一个不甘落伍却又不自量力的中年大妈。
只是,当你在嘲笑董明珠的时候,你是否了解国有体制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家,他们所面临的局面有多恶劣?又有谁能想到董明珠占有格力的股份竟然不足1%(仅仅为0.74%),并且认购资金全部来自自筹?
她如同一个多棱镜,折射着各种复杂眼光的审视和众说纷纭的品头论足。有人说她的经历是年轻人的励志故事,是创业者的营销圣经;也有人非议她行事“霸道专行”、“舍我其谁”……
然而,无论别人怎么看,如何言说,董明珠只做董明珠,用尽全部力量,保护格力免于危难。她如一颗珍珠,在蚌壳中,经受磨砺、苦痛、艰难,终于孕育、破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