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初中生上不了普通高中!”人民日报的回应绝了

产品详细介绍:

  其中比较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专家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他曾经公开表示:

  他的设想是,九年义务教育可以改为十年,即小学五年,初高中合并五年,推行基础教育一贯制。

  姚洋取消中考分流的观点,在家长中引起了很广泛的共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和人大代表梁建章等人也曾表示赞同。

  不少人都认为孩子中考的时候还太小,过早分流可能会让一部分孩子放弃自己或者感觉自己被放弃了。

  但是针对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引发关注的有关建议取消中考后的“普职分流”线月《人民日报》给出了官方态度:

  “推动职 普 协调发展“、“将对消解职普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有重大作用”,仔细品味新闻中的这句话。父母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

  各地的中考录取比例可能会略有差别,但教育部曾经发过通知,要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

  以北京为例,很多中学已经在分流的压力下,劝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放弃中考,直接去职业学校。网上还流传出了申请书的模板。

  现在却让人倍感压力?在 20 年前,一个孩子没有高中学历,可能并不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根据《2000年-2022年教育统计数据》,我们的祖国的高中录取率总体录取率甚至是逐年在上升的,只是近两年也略有下降。

  ,21% 的孩子,都去读了职业学校。剩下的部分孩子,属于其他去向。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孩子,可能就是外出打工,或者辍学在家种地。等到十八九岁,准备嫁人、娶媳妇。

  ,有 43% 的孩子可接受职业教育。跟我们现在说的一半孩子能上高中,是差不多的。但是那个年代,似乎也并没有引起过多的讨论。

  一心想让孩子读高中的父母,要么会让孩子复读,要么会找一个要求没那么高的民办学校读书。

  39% 的孩子进入职业学校。从比例上看,慢慢的变多的孩子能进入高中学习,但是却有更多的父母感觉到难以接受、压力太大。

  这其实是跟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只有少部分人能上高中的年代,大专、职高、甚至初中生只要肯干,都有一定的机会能被求职企业顺利录取。

  公务员、程序员、设计师、财务等等收入待遇相对好一些的岗位,是本科生起步。

  而高职生的就业去向,更多的是客服专员、营业员、销售服务人员、房地产经纪人、餐饮服务生……

  在面对怎样的教育?每次提到职业教育,我们都会常说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孩子们绝不是学习成绩不好,就没有希望了。很多孩子都通过个人的努力,过上了非常幸福的日子。

  去年深圳一名 17 岁女孩古慧晶就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她获得了汽修大赛一等奖。

  不过全国共 9896 所中等职业学校,具体有多少所会被重点扶持,何时能够被建设好,我们的孩子又能不能顺利赶上,似乎又比较值得担心。

  就目前来看,也有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古慧晶这样的孩子还是少数,我们的职业教育还不够完善。

  一位模具专业的学生对采访者说,他在学校读了两年都没见过模具,只能看到模具的图片。学校也没什么资源能够给大家提供,如果来了第三方考核来了,就挑选十个学生去工厂紧急学一个月。

  而一位学校老师也承认,职业学校的教育是脱节的,一种原因是设备太贵了,比普高需要投入的成本高多了。另一方面是他们「必须脱节」。

  练数钱的会计专业已经更名为「会计事务专业」了,意思是培养为专业会计服务的辅助性岗位——帮忙记账、跑腿、办税、扫描……因为,真正的会计工作涉及企业管理经营,小公司至少要高职毕业的,大公司至少要本科。

  同样两个刚毕业的孩子来应聘会计。一个毕业于正规本科,一个毕业于职业技术学校。

  如果他们别的方面相差不大,用人单位通常会更倾向于考虑那个有本科学历的孩子。

  想在职业学校学有所成,想在跟普通本科生竞争中取得优势,这一个孩子必须有非常强的韧劲和对自己专业非常多的热爱才行。

  可能是怎样的?咱们之前提到普职分流的时候,父母们的观点也经常是分为 2 类。

  支持分流的父母会觉得,确实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走高考这条路,孩子们能多一种选择,有个手艺技能傍身,是挺好的事儿。

  更何况现在好的技术工人很抢手,毕业之后到手的月薪,可能比普通大学生还高。

  还有一部分反对的父母,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认为过早分流对孩子来说太残酷了,而且会加剧内卷。

  如果普职分流是必然,那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让孩子们有更多上升通道,势必也要成为刚需。

  这方面的标杆国家就是德国。在德国的很多州,分流是从孩子们小学 4 年级就开始的。

  这些 10 岁左右的孩子,就要面对未来是接受高等教育还是接受职业教育的选择。而且综合看来,可能有 50% 以上的孩子都上不了大学。

  根本原因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很的完善,孩子们会在职业学校,得到全面、正规、标准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当强大。

  毕业后有极大的概率被留在企业入职。蓝领的社会地位高、与白领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小,所以幸福感很强。

  一方面,根据各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状况和应用型人才发展多样化需求,合理规划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

  另一方面,最根本的是把中职教育自身办好,提升自身的质量,在普职融通上下功夫。

  「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句话特别触动人,我想这也是每个父母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