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来自玫瑰花可轻易抓取易碎物品新款机器人软抓手问世

  在处理易碎物品时,机器人需要有细腻的触感。虽然以前的一些努力是为了让机器人拥有这种触感,比如柔软的橡胶手指,但一种新的实验性装置的灵感来自于一朵盛开的玫瑰。目前,日本先进技术研究所正在开发一种名为ROSE(ROtation-based-Squeezing grippEr)的装置。

  首席科学家Van Anh Ho副教授说:“ROSE抓手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彻底改变抓取应用,并在所有的领域获得广泛认可。其简单明了、坚固可靠的设计将激励研究人员和制造商在不久的将来将其用在所有抓取任务。”

  软机器人夹具可以极大地提高许多领域的生产力,然而,现有的设计过于复杂且昂贵,国外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 ROSE,这是一种新颖的拥抱式软抓手,其灵感来自于玫瑰花的盛开和闭合,ROSE具有令人惊讶的简单、廉价和可扩展的设计,即使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和条件下,它也可以拾取多种物体而不损坏它们。

  虽然抓取物体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一项相对简单的任务,但这个简单的任务涉及很多机制。拾取物体需要对手指、手指的位置和每个手指施加的压力进行精细控制,这反过来又需要复杂的传感能力。毫无疑问,机器人抓取和操作是机器人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的研究领域。

  如今,机器人手已经在各种复杂和危险的活动中取代了人类,包括餐馆、农场、工厂和制造厂,一般来说,软机器人夹具更适合拾取易碎物体的任务,例如水果和蔬菜。然而,虽然软机器人作为收割工具很有前景,但它们通常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价格昂贵。大多数软机器人夹具设计需要多个部件的复杂组装,这会增加开发和维护成本。

  由 Van Anh Ho 副教授领导的日本先进技术研究所 (JAIST) 的研究小组针对这样一些问题提出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他们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开发了一种名为“ROSE”的创新型软机器人抓手,它代表“基于旋转的挤压抓手”。

  ROSE 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它的设计,柔软的抓握部分具有圆柱形漏斗或套筒的形状,并连接到坚硬的圆形底座,而圆形底座又连接到致动器的轴。漏斗必须放置在要拾取的物体上,覆盖其表面积的相当一部分,然后执行器使底座转动,从而使柔性漏斗的外皮紧紧包裹在物体周围。这种机制的灵感大致来自玫瑰形状的变化,玫瑰在白天开花,在夜间闭合。

  与更传统的夹具相比,ROSE 具有显着的优势。首先,它的制造成本要低得多,硬质部件均可以 3D 打印,而漏斗本身能使用模具和液体硅橡胶轻松生产,这确保了设计易于扩展并且适合大规模生产。

  其次,ROSE可以轻松拾取各种物体,无需复杂的控制和传感机制。与依赖手指状结构的夹具不同,ROSE的套筒施加更温和、更均匀的压力,这使得ROSE更适合处理草莓和梨等易碎农产品以及湿滑物体,该夹具的重量不到200克,有效负载重量比高达 6812%,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ROSE极其耐用且坚固。该团队表明,即使经过40万次试验,它仍能成功地继续拾取物体。此外,在存在很明显裂缝或切口的情况下,漏斗仍旧能正常工作。Assoc表示:“所提出的夹具在要求苛刻的情况下表现出色,它可承受严格的测试,在测试中我们将漏斗全高度切割成四个独立的部分,这证明了它的能力。” 何教授说道:“这项测试强调了机械手在挑战性条件下的卓越弹性和最佳性能。”

  最后,ROSE可以被赋予传感能力。研究人员通过在圆形底座顶部放置多个摄像机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摄像机指向漏斗内部,漏斗内部覆盖着标记,摄像机可以拾取标记的位置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做多元化的分析,这种有前景的办法能够估计所抓取物体的尺寸和形状。

  研究团队指出,ROSE对各种应用来说都是一个存在竞争力的选择,包括工厂的收割作业和分类物品。Assoc 总结道:“ROSE 夹具具有彻底改变抓取应用并获得所有的领域广泛接受的巨大潜力。” Ho 教授表示:“其简单而坚固且可靠的设计将激励研究人员和制造商在不久的将来将其用在所有抓取任务。”

  我们或许拥有世界上最灵巧的“机构”,我们的双手。通过简单的训练,我们大家可以做出使用筷子,转笔等一系列复杂的动作。通过专业的训练,魔术师还可以掌握让人眼花缭乱的卡牌技巧。

  科学家们希望能用机械手来复现人手的功能,从而让机器人能代替人进行复杂的操作,或是能作为假肢帮助肢体缺陷的人。生活中的物体种类多样,千变万化,为实现机械手的手内操作,刚性的机械手需要尽可能多的感知信息和精妙的控制方可实现。软体抓手能够很好的适应不一样的物体和未知的环境,抓取形状和大小各异的物体。

  软抓手能在不少领域发挥作用,包括食品、农业、日化、物流等等。例如制作披萨面团、抓取水果、组合汉堡包、生产棉花糖等等。软机器手可以像人类的手一样触碰这些食物,不会破坏形状也不可能影响口感。总的来说,ROSE抓手为工业领域机械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让人惊叹的解决方案。

  用AI唤起钢筋铁骨!0编程0训练,首个GPT-4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让工程师们惊呆了

  腾讯新进展!自研灵巧手可完成调酒、穿刺、抛接等精细动作,专注养老护理等领域

  20分钟学会一项家务能力!研究人员推出Dobb-E开源系统,机器人进入家庭不再遥远

  开创新纪元!国内首款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发布,产业链全面国产化“人人用得起”

  国产机器人出“奇才”!不怕核辐射的“特种机器人”,轻松化解复杂环境下的工作危机

  华为天才再融资,金额超6亿元!借势起飞,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将如何?

  成立仅4年,估值百亿!又一骨科手术机器人公司将IPO,将掀起怎样的风云?

  受“植物卷须”启发!意大利研制出“可逆渗透致动”的仿生机器人,或可在火星造森林

  效率提高4倍!焊缝100%合格!“机器人焊工”填补国内核电行业智能焊接空白

  90后博士逐梦硬核科技,获软银投资!他带领“小巨人”领跑细分行业,做对了什么?

  开业仅3个月倒闭!机器人餐厅“不香”了?这家机器人面馆做错了什么?有何启示?

  Science Robotics 最新研究成果:完全柔性的脊柱,让老鼠机器人运动速度提高40%

  “机器人造机器人”不稀奇!AI推动机器人产业链腾飞,机器人“造”药已经实现

  继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人形机器人迎来第一股!弯道超车时机来了?国产高端局该如何走?

  30.129米!创世界纪录!大连理工研发自主连续体机器人,命中移动靶心距离“最远”

  聚焦环卫场景,清华博士仅半年完成天使轮融资!无人环卫机器人商业化正当时

  全国首台!广州供电局自研MR技术,实现“千里之外”操作带电机器人,获国际发明奖

  管道检测“大有可为”!以管虫爬行机制为灵感,中山大学提出管内机器人设计新思路

  1978万元!首台国产达芬奇中标,“金城·惠医保”推动机器人手术迈入新纪元

  国产机器人出“奇才”!不怕核辐射的“特种机器人”,轻松化解复杂环境下的工作危机

  华为天才再融资,金额超6亿元!借势起飞,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将如何?

  重大项目启动!临床效果堪比国际顶尖,国产手术机器人实现“从0到1”的跨越

  降耗11.6%,韩国可穿戴机器人又有新突破!盘点近些年外骨骼机器人“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