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锅具背后的“魔术师”

产品详细介绍:

  提起朱国兴朱师傅,宁波喜尔美厨房用品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没有不佩服称赞的:“朱师傅做模具的手艺没得说!”“整条生产线,就没有朱师傅不熟悉的工艺。”“别看他已经是老师傅了,学习的劲头可不低。”他是车间里当之无愧的带头人和定心丸。

  大家赞不绝口的朱国兴,穿着一身沾着机油油渍的工作服,操着一口宁海口音普通话,笑起来憨憨实实的。可当他一站上工作台,熟练的技术、专注的神情,分明就是那个“点石成金”的模具“魔术师”:为公司研发各类专利120余项,创新成果产生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薄薄的钢片缓缓推送进加工机器,眨眼之间,出来的就是一张张切割完成的不粘锅锅底钢片——这一台叫级进模的模具,就是朱国兴研发的。“原来我们生产一张锅底钢片,需要下料、冲孔和两次翻边四道各自独立的工序。”朱国兴介绍,这样的方式,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生产效率和安全性低。经过他的自主研发,一次成型的级进模模具投入生产,带来了产能的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原来一天8小时的时间里,4名工人只能生产5000张锅底钢片,现在同样的时间,1名工人就能生产两三万张。

  作为一名在喜尔美工作了14年的老员工,朱国兴的技术创新活动时刻和公司的发展的策略保持一致,为公司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10年左右,喜尔美为了开拓国外高端市场,开始探索一次成型的仿压铸工艺,以生产更优质、存在竞争力的锅体。对于朱国兴来说,这是一次更大的考验,因为这种工艺属于保密技术,无处可拜师,只能依靠他和研发技术团队的钻研。在一次次的探索、失败、再探索的过程中,朱国兴将原有的6道工序逐步精简到了一次成型,并顺利投用,生产出了三款仿压铸锅共32种产品。工艺提升了,产品丰富了,效益自然看得见,公司副总经理洪京汕对此深有感触: “2016年1200多位工人创造了5亿元产值,到了2018年,同样的工人数产值已经提升到了8亿元!”

  现在,朱国兴身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还热情参加到智能化生产线的应用中。 “智能化生产线对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朱国兴举了一个例子, “锅体的弧度如果有一些偏差,即使肉眼看不出来,也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是到了智能化生产线上,机械手就非常有可能带不动它了,会影响整条生产线。”为此,朱国兴正琢磨着怎么样才可以逐步提升模具精度和产品精度,以实现和智能化生产线的无缝对接。

  去年,朱国兴代表龙山镇参加市第十二届职工技能运动会钳工比赛获得第一名,被授予“慈溪市技术能手”称号,同时被评为宁波市首席工人。 “学习的道路还很长,工艺的提升也没有顶。”朱国兴说,但他对自己和公司团队充满了信心。■全媒体记者 马安娜 通讯员 杜成勇 洪京汕